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议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刘新兵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8:17:14  浏览:96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议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

刘新兵

  民事裁判文书是法律的具体化,直接处分当事人的民事权益,是体现法律科学化的重要标尺。现行民事裁判文书存在许多弊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一)应以司法解释形式确认对民事裁判文书制作的要求。

  现行法律只有民事诉讼法第138条规定民事判决书应当写明的几个内容,但很抽象,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既已对刑事裁判文书作了规定,也要对民事裁判文书作相应规定。

  (二)民事裁判文书的内容应尽量作到详细、具体、论理充分,要反映诉讼过程的全貌,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外,要将审判的一切活动公之于众。

  1、民事裁判文书的“首部”中应加入有关本案诉讼过程的内容。如果超过审判期限,还应当说明原因。

  2、民事裁判文书的“事实”部分应充分反映案件的全部事实和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要将双方当事人的全部主张和理由都写进裁判文书中,宁繁勿简。不可片面追求简炼、概括,致使曲解或遗漏当事人的主张和理由,更不可断章取义、避重就轻。

  3、对证据的表述应当符合证据法原理。

  (1)当事人双方所提交的所有证据都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列出;

  (2)当事人双方所提交的证据应分别列为原告方证据和被告方证据;

  (3)对未予认定的证据应分别说明不予认定的理由。

  4、民事裁判文书应就证据、事实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充分合理、逻辑严密的论理,做到以理服人,体现专业水平。

  (1)要有严密的逻辑性。首先,为了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必须寻找最适用的法律,并且所有适用的法律都应予以考虑,不能从实用主义出发,对应适用的法律有所取舍。其次,案件事实、所适用的法律和裁判结果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裁判结果必须是从事实和法律推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2)要对案件事实如何适用法律进行充分的论证。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实体上作出裁判都应进行充分的论证,不能简单地从法律条款直接到裁判结果,中间不作任何论证。

  (3)论述要有法理性。民事裁判文书属于专业性的法律文书,因而其论述要具有法理性,要使用法律语言、运用法律原理和法律逻辑进行论述。法律语言具有明确而固定的含义,使用法律语言运用法律逻辑进行论述更利于作到严密而明确,便于执行。

  (三)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必须同错案责任追究制改革相结合。因为裁判文书太简单、太概括,因而,导致裁判错误的原因也就被掩盖起来。只有改革裁判文书,将案件所有情况包括证据、双方主张的事实和理由、法庭认定的事实和理由、裁判依据和理由统统落在纸上,才能辨别导致裁判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审判人员认识上的偏差还是因为故意或过失,错案责任追究制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民事裁判文书应全面、准确地引用法律。

  凡是法官据以裁判的依据都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明示,即使是参照部门和政府规章作出的裁判也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说明。相反,任何不向社会公开的内部文件则不应作为裁判的依据,也不得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引用。这样才能体现司法活动的透明度。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旅游局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1990年2月20日 国家旅游局制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安全管理
第五条 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
第七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安全进行管理。
第八条 旅游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指导、督促、检查本地区旅游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本办法及国家制定的涉及旅游安全的各项法规的情况;
(二)组织、实施旅游安全教育和宣传;
(三)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开业前的安全设施检查验收工作;
(四)督促、检查旅游企、事业单位落实有关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保险制度;
(五)受理旅游者有关安全问题的投诉,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六)建立和健全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七)参与涉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故处理。

第三章 事故处理
第九条 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陪同人员应当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
(二)会同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
(三)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侦查;
(四)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
(五)对特别重大事故,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条 处理外国旅游者重大伤亡事故时,应当注意下列事项:
(一)立即通过外事管理部门通知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和组团单位;
(二)为前来了解、处理事故的外国使馆人员和组团单位及伤亡者家属提供方便;
(三)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国际急救组织前来参与对在国外投保的旅游者(团)的伤亡处理提供方便;
(四)对在华死亡的外国旅游者严格按照外交部《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对于外国旅游者的赔偿,按照国家有关保险规定妥善处理。
第十二条 事故处理后,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
(一)事故经过及处理;
(二)事故原因及责任;
(三)事故教训;
(四)今后防范措施。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三条 在旅游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有关安全法规而造成旅游者伤亡事故和不履行本办法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罚款;
(三)限期整改;
(四)停业整顿;
(五)吊销营业执照。
触犯刑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国家旅游局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0年3月1日起施行。


龙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龙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的通知
龙政发〔2005〕1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龙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十六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三月四日



龙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凭优待证均可在本市辖区内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相关优惠待遇。

第三条 龙泉市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民,都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的职责和义务。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和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五条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优待证享受下列优惠:

(一)到医疗机构享受优先挂号、就诊、取药和住院待遇;享受半费挂号优惠(不包括专家门诊)。

(二)乘坐长途汽车、城乡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享受优先购票、检票进站和上下车等待遇。

(三)公共图书馆借书不用借书证,按规定交押金后即可借书,还书后退回押金(少儿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除外)。

(四)邮政、电信、银行等有对外服务项目窗口的单位要设置老年人优先的标志,有条件的应设老年人服务窗口,为老年人优先办理相关业务。

(五)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或指派律师事务所和有关机构提供法律援助。

(六)白天进入政府投资兴办的各种体育健身场馆活动,享受半价优惠。

(七)免费参观市内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会);到本市的旅游景点,享受半价门票待遇。

(八)农村老年人除缴纳国家规定的税款外,不承担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和社会性集资收费。

第六条 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优待证,离休干部凭离休证除享受第五条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可以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在市内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免挂号费(不包括专家门诊)。

(二)半费观看日场电影和市里举办的各类演出(大型商业性演出、比赛除外)。

(三)免费游览城区内公园、寺庙和免费使用公共厕所。

(四)免费乘坐城区内公交车。

(五)老年人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提出诉讼时,可以依法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免交与老年人自身权益有关的法律咨询费和代理诉讼费。

第七条 70周岁以上特困、孤寡老年人凭民政部门出具证明和户口簿,免收电视收视费。

第八条 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由民政部门发给不低于每月2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费。

第九条 老年人优待证由龙泉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发放,60-69周岁老年人的证书为绿色,7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证书为红色。原发的老年人优待证可继续使用。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实施有关老年人优惠待遇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并报市老龄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